爱晚亭是由湖广总督毕沅更名而来。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,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,原名红叶亭,后由湖广总督毕沅,据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诗句,更名为爱晚亭。
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,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,原名红叶亭,后由湖广总督毕沅,据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诗句,更名爱晚亭。
爱晚亭是由在1792年清朝乾隆年间由岳麓书院的院长罗典所建成的,由于旁边有许多枫叶当时取名红叶亭。后来湖广总督毕沅觉得这个名字太俗了,后根据杜牧的诗《山行》: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,而取名爱晚。
来历:关于爱晚亭的名字由来,就要先了解亭台本身的建造背景与故事。
爱晚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,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,亭是在乾隆年间,由当时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的,本名“红叶亭”,又称“爱枫亭”,后来改为“爱晚亭”。
爱晚亭是长沙岳麓山上的著名建筑。清乾隆年间,有一位名叫罗典的先生,他不仅全力热心地弘扬学业,同时也十分眷恋书院所处的生机盎然的地理环境。
1、历史传说长沙的爱晚亭有八柱重檐,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,攒尖宝顶,内柱为红色木柱,外柱为花岗石方柱,天花彩绘藻井,蔚为壮观。原名“红叶亭”,又名“爱枫亭”。
2、传说,爱晚亭原名“红叶亭”。清朝乾隆年间的岳麓书院就在亭后,当时有一名学子慕名前来求学,院长见其衣冠朴素,有些潦倒,将其拒之门外。学子愤然离去,一路触景生情,处处题诗。
3、爱晚亭是由在1792年清朝乾隆年间由岳麓书院的院长罗典所建成的,由于旁边有许多枫叶当时取名红叶亭。后来湖广总督毕沅觉得这个名字太俗了,后根据杜牧的诗《山行》: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,而取名爱晚。
4、历史传说 爱晚亭位于岳麓书院后青枫峡的小山上,八柱重檐,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,攒尖宝顶,内柱为红色木柱,外柱为花岗石方柱,天花彩绘藻井,蔚为壮观。清乾隆五十七年(公元一七九二年)山长罗典所建。
5、爱晚亭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所建。原亭几经沧桑,清同治年间重修。
1、爱晚亭“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的是爱晚亭。 爱晚亭,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、岳麓山清风峡,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。由清代岳麓书院负责人罗典创建,原名红叶阁。
2、长沙市岳麓山的亭是爱晚亭。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的亭是爱晚亭。
3、中国四大名亭位于湖南长沙岳麓山的是爱晚亭。爱晚亭,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清风峡中,始建于1792年,名字来源于杜牧的七言绝句《山行》中的“停车坐爱枫林晚”。
4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的亭子叫爱晚亭。爱晚亭,位于湖南长沙市湘江西岸、岳麓山清风峡。据《岳麓书院山长考》记载 :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,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在此重建爱晚亭。
爱晚亭位于湖南省长沙市的岳麓山上。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年间,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,原名红叶亭,后由湖广总督毕沅,据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诗句,更名爱晚亭。
“爱晚亭”位于长沙岳麓山内,从风景区南大门的东方红广场,沿着上山的小路,步行约10分钟左右,就可以来到这里。你也可以在游览了岳麓书院后,从书院的后面,沿着上山小路步行到达这里。
爱晚亭坐落在岳麓山、岳麓书院后清风峡的一座小山上。原名“红叶亭”,后改为“红枫亭”,也称“爱枫亭”,第三才定名为“爱晚亭”。该亭始建于乾隆五十七年(1792),或称当时重建,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。
位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湘江西岸,依江面市,现有麓山景区、橘子洲景区、岳麓书院、新学民会四个核心景区。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,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。
坐落在岳麓山清风峡的爱晚亭,与北京陶然亭、滁州醉翁亭、杭州湖心亭并称为中国古建四大名亭,享誉中外。
1、还有一个传说是说亭名“爱晚”是诗人袁枚改的。据说袁枚拜访岳麓书院山长罗典,罗典瞧不上他的为人,闭门不见,又听说袁枚认为亭名“红叶”太俗,不如取“停车坐爱枫林晚”诗意改作“爱晚”,遂改。
2、据考证,今名“爱晚”是当时任湖广总督的毕沅(号秋帆)所改。毕沅当年常到岳麓山爱晚亭一带游览。
3、爱晚亭为清乾隆五十七年岳麓书院山长罗典所建。原亭几经沧桑,清同治年间重修。
4、爱晚亭,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湘江西岸、岳麓山清风峡中,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(1792年),为清代岳麓书院山长罗典创建,原名红叶亭,后由湖广总督毕沅,据“停车坐爱枫林晚,霜叶红于二月花”的诗句,更名爱晚亭。